12月9日,九三学社新都支社在梅挺与刘英副主委的组织下,到成都医学院参观了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成都医学院宣传统战部伍兴阶部长、我校九三学社成员张红、张琴、刘娟、张明参加了此次活动。
基地主任苏炳银教授作解说。苏教授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一园(馨香园)、一堂(感念堂)、一馆(人体·生命馆)。“馨香园”占地近300平米,院内地面镶嵌着一副9米多长的铜带浮雕,连接着左右花台,寓意为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浮雕上是人体心电图的波动曲线,通过人体解剖图和细胞结构艺术,展现了医学与生命科技的关系,揭示了生命科学的状态以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生命尽头竖立着一块“无字纪念碑”,碑前摆放着洁白的花束,碑底用中、英文写着纪念遗体捐献志愿者的铭文:“您是我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
“感念堂”内以白色基调为主,房间两侧墙壁上托举的鲜花,是对捐献志愿者和亲属的敬意;房屋顶部采用曲线造型展现了浩渺的银河与蔚蓝色的星空,象征着志愿捐献者无私奉献躯体用于医学教育,灵魂得以升华。
人体·生命馆内陈列着百余件遗体捐献志愿者们的标本,包括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等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形象逼真、直观地展示着人体各个断面、层面、组织部位,就连细小的血管、淋巴管、神经都一目了然。现代多媒体、光学、声学等技术也被运用到标本制作中,使人体正常状态和病理结构得到更加生动的展示。遗体捐献志愿者中有许多社会栋梁之才,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非凡贡献,在名为“奉献篇”的墙面上镌刻了他们的事迹和音容笑貌,格外的令人动容。
苏教授亲切地称遗体捐献志愿者为“无语老师”,他们“无声”的“身传”,向人们彰显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高度,让大家领悟到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超越短暂而获得永恒——以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帮助他人更好地生存,同时,这也让医学生深感无私奉献和博爱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促使医学工作者更好地精于术业,回馈社会。
参观完毕后,全体社员与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的学生到学术报告厅听取了九三社员林丹老师带来的“公共艺术欣赏专题讲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林老师结合历史小故事,从现代民歌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今发展成果,中国民歌的分类与特征,为听众普及了每种民歌所反映的特有的历史、名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演讲过程中林老师播放多种类型的歌曲以增强师生的理解,林老师的亲自演唱更是使现场气氛进入高潮,让全场听众饱餐了一顿中国民歌盛宴。